什么才是成功人士?按照机场里那些成功书籍的标准,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成功:成功只需要30分天赋和努力,却能得到100分的奖励。不是吗?机场里那些成功书籍,大多教人如何进行个人营销,让白菜卖出黄金价。
按照这个标准来看,方舟子无疑是一个比较不成功的人。
方舟子,一个不成功的人
早在1995年,方舟子就获得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生物化学博士学位。仅凭这份专业技能,他就能在美国过上平静优越的生活。然而,他从小就怀揣着诗人般的浪漫情怀,不愿将自己的人生价值耗费在实验室里,于是选择了回国。
作为早期留美博士,他回国时正赶上中国经济十多年的高速增长。以方舟子的文理科素质,他的生活本可以更富裕一些。他的同学们想必大多都拥有豪宅和名车。
方舟子的“打假之路”从2000年创办打假网站“新语丝”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。方舟子说,他平均每年打假一百个左右,十年下来就是一千个。而且,一向喜欢用事实说话的方舟子,十年打假几乎无一失手。学术腐败一个个被揭露,造假者露出真面目,公众也一个个被启迪。
然而,方舟子并没有获得可观的回报,大陆公众至今仍无法正常浏览“新语丝”网站。方舟子虽然名扬海内外,却并没有因此发家致富,他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撰写一些科普书籍和媒体专栏。
至今,方舟子已经写了18本科普书,但作为一名科普作家,他的书销量并不好。“我写的书,销量最好的一本也就几万册,跟动辄几千万册的养生书比起来差远了。”当被问及科普作品的销量时,他如是说。论收入,他比白领高不了多少。
方舟子并非没有发财的机会。一家保健品公司称,他们因为方舟子的爆料损失了上亿元。在几起涉奶案件中,方舟子只要张口就可以轻松赚取数百万。可惜的是,按照一些庸俗的成功论,方舟子的情商太低,这些赚钱机会他都不沾。10年来,他树敌无数,却从未被发现收受过不当利益。从这一点来看,方舟子真是个天衣无缝的蛋。
造假不仅没赚钱,还亏了不少钱。方舟子因为一些地方势力的包庇和荒谬的法院判决,输掉了四场官司。2007年,他被指控造假,并败诉。他妻子的账户被悄悄扣了4万元。对方还威胁要报复。无奈之下,他只好带着家人去朋友家借宿。
就在几天前,方舟子的“败笔”达到了顶峰,险些丢掉性命:8月29日,他家门外遭两人袭击。一人试图用疑似乙醚的东西麻醉他,另一人则手持锤子准备杀害他。幸好方舟子“反应敏捷,跑得快,躲过了一劫”,只受了腰部轻伤。
方舟子虽然有一些“失败”,但他所揭露的诈骗分子、骗子还是成功的,这或许是他的另一大失败。
“西太医生”唐骏至今未道歉,并成立新公司赴美上市。周森锋依然稳坐地方官员之位,清华大学也未对抄袭事件作出任何回应。禹晋永虽然销声匿迹,但并未听说他因涉嫌违法行为接受调查。还有“仙道长”李毅,被曝光后只是“退出道教协会”,但其涉嫌诈骗、非法行医等严重罪行,至今未见报道。方舟子也坦言,担心地方势力包庇李毅,对李毅最终是否会被追究法律责任持观望态度。此外,还有一大批诬告陷害、抄袭的教授,在方舟子曝光后,绝大多数都烟消云散,很少有人在体制内受到查处。
方舟子必须被打
造假者和骗子的自由与方舟子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。这在当今社会确实是一种奇怪的现象。然而,我认为对方舟子的攻击甚至是这种奇怪现象发展的必然结果。由于缺乏对造假者的系统性惩罚,让他们逍遥法外实际上是在将造假者置于危险之中。
不是吗?骗子被曝光,媒体蜂拥而至,他们一开始肯定瑟瑟发抖,但随着风头渐起,却发现正式的惩戒机制并未跟上。他们甚至可以利用各种关系,把政治变成自己的私货,让司法系统充当棋子。方舟子,你曝光你,媒体报道你,我立场坚定。你能帮我什么忙?
经过屡次的袭击,骗子们找到了办法:没有完善的制度来跟进,媒体曝光又不太怕,媒体舆论,每次都大惊小怪,每次都忘得太快。
除了媒体,骗子们还发现,他们面对的敌人只有方舟子,而不是体制。因此,他们认为,杀死方舟子,就断送了打击假冒商品的道路。行凶者憎恨他讲真话,并相信,一旦他被消灭,谎言就会得逞。因为,这场战斗中,他只是一个人。
凶手之所以敢如此丧心病狂地谋杀方舟子,是因为很多案件对这类事情的调查力度实在太弱。前段时间,与方舟子合作打假的《财经》杂志主编方玄昌在下班途中被两人用钢筋袭击,身受重伤。杂志社报案后,曾两次致信公安部门,敦促其重视。结果只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,没有出警。
方舟子说:“如果当初公安机关对方玄昌遇袭事件足够重视,立即侦破此案,就是对受害者最大的保护,我这次被追捕的事件可能就不会发生。”可以想象,犯罪分子的逃网正是恶行的体现。
当然,根据以往的经验,方舟子这次的打击重点确实太高了。如果政法委领导要求限期破案,破案的概率也不会太低。我还是想冷冷地说,如果方舟子案不破,我们的社会就找不到正义和法治。然而,即使方舟子案破了,也很可能成为人治的胜利。在没有健全的社会制度的情况下,即使方舟子平安无事,这个社会里那些无名揭丑者和吹哨人的整体命运仍然令人担忧。
道德和正义就此崩塌
以前学道德哲学的时候,不太明白《正义论》为什么全是分配。后来慢慢明白了,分配是社会道德的基础。说得更直白一点,一个社会机制需要好人有好结果,这样社会才会有道德、进步、繁荣。反之,社会道德就会倒退,就会因为腐败而走向衰败、崩溃。
方舟子十年打假,从个人回报来看,可谓“损人不利己”,唯一的收获是我们的社会正义。他以直击人心的火力,让个别造假者无处藏身。十年来,他守护了学术殿堂,守护了社会道德的最终纯净,也让邪恶势力因他的存在而畏惧。
方舟子独自抗争魔障,宛如一位侠义之士,纯洁而庄严。他成为家喻户晓的打假“斗士”,险些殉道。对于方舟子而言,这或许是高尚的人性,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,却是一种悲哀。
如果我们的社会也如方舟子那样,坚定清廉,但是那些为社会道德正义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却没有得到良好的回报,相反,那些骗子却越来越好,那么我们的社会道德正义就会迅速崩溃。
方舟子的妻子期盼北京警方能尽快将凶手绳之以法,也期盼着有一天,中国社会不再需要方舟子一个人去对抗心魔。如果一个社会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,总是让个人去面对心魔,那么很快就会有更多人加入到心魔的行列。
如果方舟子成为一个失败的中国人,那么中国就不可能成功。
发布时间:2010年09月02日